一、早谋划精分析,科学制定项目计划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,把牢政治属性,做到“如臂使指”。我们突出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,做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,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,提升审计的政治敏锐性。如2023年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对隆回开展营养餐审计时,我局提前对教育系统开展了专项审计;2024年主动配合衔接审计署在武冈开展的税务稽查、惠农资金、长沙银行融资等专项审计,开展了教育薄改、棚改、园区体制改革等专项审计。二是聚力全面覆盖,聚焦民情热点,做到“如影随形”。坚持“为民而计”的指导思想,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,每年都计划安排社会救助、就业优先、养老建设、政府采购、教育领域、医疗领域等多项民生实事审计项目。三是加强部门协作,凝聚监督合力,做到“如雷贯耳”。着眼领导决策“选题”,建立“一把手牵头、局领导带队、全局共同参与”的立项研究工作机制,广泛征集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见建议,摸排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,同时提请召开审计工作联席会议,论证成员单位意见建议,从审计计划制定环节就凝聚起协同监督的合力。
二、创新审计方法,助推审计质量提质增效。一是创新组织方式。我局打破传统组室界限,采取“1+N”及“数据分析组+现场核查组+研究分析组”等审计模式,此方式被市局充分肯定。二是开展以研促审。牢固树立研究型审计理念,2021年率先出台了《关于加强研究型审计建设的实施办法》,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到审计全流程。三是注重审深审透。为确保审计的深度、广度和力度,我局要求每个审计项目做到“四个一”,即延伸一个二级机构、原则上发现一条线索、推动出台一项制度、撰写一篇审计要情或专报;“三个导向”,即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对重大问题没有审深审透决不收兵。如2023年在预算执行审计中,共查出问题33个,移送事项7个,其中武冈市发改局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,开除党籍并免职1人,下属云山粮食公司刑事处理3人。四是扎实开展大数据审计。突出大数据人才培养,目前我局有5人获得省审计厅的中级认证,3人获得审计署中级认证。采用“大数据审计+传统审计”模式,逐步从侧重反映问题向侧重解决问题转变。
三、抓实审计整改,注重提炼审计成果。一是加强整改联动,健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机制。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武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;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预算执行审计整改情况报告,对相关单位开展整改满意度测评;巡察办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巡察的必查内容;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纳入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依据。每个项目完成后,我局还会到各个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报告反馈会,制定问题、整改、责任、销号“四张清单”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坚决按序时进度加强督促,做到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。2024年,我局向被审计单位发出整改函50余份,促进建立健全制度15项。二是抓实成果开发,服务宏观决策。我局把“查处一个问题、堵塞一个漏洞、健全一项制度”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,充分利用审计要情、审计专报,为市委、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谋。2024年共报送审计专报、要情25篇,提出审计建议90余条,规范出台制度20余项。三是加强分析研判,及时提醒预警。全方位梳理各单位各部门资金、资产、工程管理、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审计查出的突出和普遍性问题,形成问题清单和风险清单报市委审计委员会,提前预警。近年来,我局对百姓普惠、学生营养餐、担保公司、社保基金等方面提出预警,有效防范化解了风险。
四、加强自身建设,精心培育审计“特种部队”。一是通过加强培训、交流学习等方式,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。二是注重加强审计机关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,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和规矩,严防以审谋私。三是注重培养年轻的审计人员。我们坚持把优秀党员培养为优秀审计骨干,把优秀骨干培养为优秀审计组长,让年轻党员干部主动挑大梁、露头角、接受考验。目前我局共有审计师5名,会计师10名,高级审计师3名,注册会计师2名,注册造价师2名。
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秉持“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”的理念,不断夯实管控体系,创新管控方式方法,持续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,为武冈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好务。(供稿:武冈市审计局 李世斌 蒋运享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